期刊封面

许建英: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馆对苏俄的情报(3)
(二)情报网络的运作
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馆建立的情报网络庞大,覆盖地域广,涉及商业、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其情报如何运作至为关键。就一般而言,情报网络运作主要是指网络的管理、情报的传送方式和情报上报部门的选择。从英方档案中,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如下:
关于情报网络的管理可分为几种情况。最主要的阿克萨卡尔网络,艾瑟顿将其视为英国在南疆各地的官方代理加以管理,该渠道是其情报网络的核心,最为可靠;对于沙俄阿克萨卡尔、沙俄贵族和军队残余势力,艾瑟顿按照外交模式进行交往并加以利用;他对英国籍的传教士则利用其同胞之便,对非英国籍的传教士或以朋友之谊、或以亲英之名加以利用;对于新疆地方官员,则以合作之机获取情报;对那些临时雇用的特殊情报员,则纯粹以金钱手段笼络。总的来说,该情报网络是以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馆为神经中枢,根据情报渠道进行分类管理,灵活掌控。
情报传递则兼用传统和现代方式。在传统方式中主要利用通讯、特别信使和邮局进行情报传送。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馆在传递情报中已使用一些颇为有限的现代技术手段,主要是电报。[16]1918年下半年,为适应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馆情报传递的需要,英属印度政府做了新的努力,向喀什噶尔运送一批无线电器材,并派遣技术人员,以提高和喀什噶尔通讯能力。这些技术人员一直停留到1922年下半年才离开。[17]这些通讯设备能够接受信息,但是却不能发送。英属印度政府以此种方法给喀什噶尔的英国总领事馆发送重要指示,此外,还可以接收诸如路透社等其他消息,截获苏俄塔什干的无线电广播信号。艾瑟顿利用这些截获的消息,加以综合,有时附上翻译,也可搜集不少情报。不过,因为接受器无法接受长波信号,艾瑟顿只能截获那些明码电报以及那些用短波发射的消息。[18]
情报的发送地包括英属印度政府、英国政府和英国驻中国大使馆,有些还发到英属印度北部边疆地区的吉尔吉特官员处。
英国在喀什噶尔情报活动与英国对苏俄政策
我们知道,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仍在进行之中,而英俄则同为协约国。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苏俄宣布退出战争,这意味着协约国失去一个重要同盟。在如何对待苏俄政权上,英国政府的政策一度并不明朗。
如前所述,英国当时向苏俄中亚地区派遣使团,其最初用意有两个:一是为了阻止德奥利用苏俄跨里海地区资源,二是要摸清楚苏俄在塔什干的活动情况。但是,马里森所率领的由小规模军队组成的使团,对所要执行的任务并不十分清楚,或者说他所得到的指示含混,致使该使团演变成为反苏俄势力,与其最初的目的相悖。不容否认,英国在该使团派遣及其组成上都包含着政策的不明晰之处,因为无论其派遣的本意是什么,但所表现出来的则是一支开赴苏俄境内的军队,最后演变成武装干涉,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贝利使团也被驱逐,以失败告终,联系到马里森使团的情况,贝利使团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可见,英国在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对苏俄政策虽然并没有明确的干涉政策出台,但是在实际中却包含有干涉之举。
1919年以后,英国对苏俄政策仍不明确,英国首相和外交大臣在对苏维埃政权政策上有分歧,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馆无法得到明确的指示。[19]对英国来说,当时最担心的是苏俄向英属印度传播布尔什维克主义,或者以解放殖民地为借口,在英属印度发动革命。所以,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馆基本目标是利用其网络搜集苏俄情报,并随时就苏维埃的威胁提请英国政府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关于英国能否支持俄国旧势力反对苏维埃政权的问题就颇能说明问题。1919年2月初,艾瑟顿也就其领事馆卫队是否能够用于对付进入新疆境内的布尔什维克请示英国政府;[20]还就新疆喀什噶尔当局询问一旦喀什噶尔因苏俄进入引起混乱,英国可否予以军事支持而向英国政府请求指示。[21]英属印度政府向伦敦报告说:“我们已经指示总领事不要与中国当局达成任何约定,领事馆卫队不承担任何日常任务以外的事务。”[22]1919年2月20日,艾瑟顿又报告说,费尔干纳谷地反苏维埃政权领导人之一阿伽什询问英国支持反对苏俄的可能性,艾瑟顿无法承诺,便请示英国政府该如何回应。[23]
艾瑟顿的情报于3月7日到达米斯噶尔,当天就用电报发给英属印度政府。英属印度政府将艾瑟顿的情报复制一份,3月18日连同一份请求指示的函件发给伦敦。3月25日,印度事务部副国务大臣约翰·沙克堡对其加以评述,随后将其送至军事大臣处征求意见。沙克堡实际上对俄国和中亚事务颇为了解,他在其评述中写道:
文章来源:《现代情报》 网址: http://www.xdqbbjb.cn/zonghexinwen/2022/022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