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封面

北约战场情报如何影响俄乌冲突
【环球时报记者 晨阳 马俊】据俄媒11日报道,西方向乌克兰提供的情报显示,超过10公里长的俄军车队正向乌克兰东部进军,预计俄军在顿巴斯的军事行动将于4月12日至19日展开。外界普遍认为,来自北约国家的战场情报是这次俄乌冲突并没有按照外界早先预测的那样在战场上呈现出“一边倒”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
紧盯乌克兰的间谍飞机和卫星
当前俄乌冲突的重点区域已经由乌克兰首都基辅转移到乌克兰东南部地区,美国防长奥斯汀4月7日表示,“我们正在为乌克兰军队提供在顿巴斯开展行动的情报。”一名五角大楼高级官员还透露,向乌方提供的情报是“近乎实时的”。“我们继续在冲突中向乌克兰武装部队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情报。”此前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也表示,美国已与乌克兰政府分享了“关于俄罗斯计划和军队活动的大量详细、及时的情报”,“我们已经这样做了几个月。”
目前北约在乌克兰周边的情报收集活动,主要依靠多个型号的间谍飞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月披露,北约出动大批预警机,每周要执行超过20次以上的巡逻任务,“确保没有不友好的飞机飞向北约领空”,这种监视飞行持续时间相当长,往往需要空中加油。“飞行员们坚决拒绝回答的问题是,他们收集的俄军情报是否会提供给基辅,因为这些情报理论上仅供北约成员使用。但预警机上的北约技术主管暗示,如何处理这些情报由北约成员国自行决定。”目前美国和英国已经公开宣称他们向乌克兰提供的情报支援,以削弱俄军的战场信息优势。
美国《国家利益》网站表示,近日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张飞行轨迹图显示了北约与瑞典军机在乌克兰附近的空中侦察活动到底有多么频繁。该图显示3月13日至3月31日之间,多种侦察、情报和电子监视特种飞机沿着黑海、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的密集飞行,包括P-3C反潜巡逻机、EP-3E电子侦察机、RQ-4“全球鹰”无人侦察机、P-8A“海神”巡逻机、RC-135系列侦察机、E-8C战场指挥机、E-3C预警机等多种机型,约半数都是美国军机。
美国《空军杂志》证实了其中的部分侦察活动。报道称,“美国飞得最高的‘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多次飞越罗马尼亚和黑海,并在靠近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东部边境的地区长时间徘徊”。报道称,“全球鹰”的飞行高度可达1.8万米,续航时间超过32小时,每天的侦察范围可以覆盖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冰岛的面积。它配备有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和光电/红外传感器,能实时将俄军动态传回后方指挥中心。
除了专门的情报收集飞机外,北约派往乌克兰附近巡逻的战斗机同样担负着类似任务。法国方面透露,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初,法军“阵风”战斗机就依靠加油机的支持,在波兰上空维持着每天长达8小时的连续巡逻。依靠先进的机载雷达和传感器,它们可以收集俄军战机在乌克兰上空的部署情况。据称,美国部署在波罗的海三国的F-35隐形战斗机也在执行同样任务。
《国家利益》网站称,北约空中侦察力量收集到的动态情报对于指导乌军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能提供无法取代的持续监测能力,虽然卫星图像已经在掌握俄军集结规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时效性仍无法与这些空中侦察情报相提并论。”
西方发达的天基侦察能力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不但北约的军用侦察卫星在源源不断地向乌克兰提供高精度的战场情报,而且大量西方商业卫星公司也卷入其中。美国《防务新闻》4月7日称,西方商业卫星公司的太空影像、遥感和通信卫星正以此前从未有过的热情为乌克兰提供关键的情报支持,美国情报界迅速借助这些民间力量,增加对该地区的支持。例如美国Maxar科技公司3月初发布的一系列卫星图像显示,基辅附近的俄军车队超过40英里长,暗示“俄军后勤可能陷入困境”。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从商业卫星公司购买的乌克兰卫星影像数量已经翻了一番,尤其是那些不受夜间或气象条件影响的合成孔径雷达照片。
此外,北约在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等国还部署有“爱国者”和“陆基宙斯盾”等反导系统,其配备的探测雷达同样足以窥探乌克兰上空的动静。
北约在收集哪些战场情报
北约部署在乌克兰周边的这些密集间谍飞机到底收集了关于俄军的哪些情报?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10日称,对于乌克兰空中情况监测能力最强的当属E-3系列预警机,其雷达探测范围接近400公里。CNN详细描述了随军记者3月的亲身经历,“E-3C预警机起飞后的两小时内,机载雷达显示约12架俄军机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以北到白俄罗斯附近的空域徘徊”,“数小时后,至少9架俄军机从白俄罗斯进入乌克兰领空,朝着基辅飞去”。在特别“活跃”的日子里,北约预警机曾看到20架俄军战斗机从白俄罗斯飞往基辅。
文章来源:《现代情报》 网址: http://www.xdqbbjb.cn/zonghexinwen/2022/0414/931.html